管理設計力 讓創新更有價值 (下)

梅國卿 博士 正美集團策略長/信美創研董事長
2024 年 1 月 20 日
Managing Design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Part2

設計創意的商業評量

有效的管理設計,可以讓許多新奇的想法能具體落實在產品與服務的開發過程,從創意、創新到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以下提出設計創意評量的六大評估指標,可以在專案開案前進行分類評選,透過指標評價篩選,滿足審查規範後才能進入開案,並開始評估可能要投入的資源與時程。

Managing Design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Part2 Img 1

六大篩選評估指標主要內容:

  • 前瞻技術(Technology):技術本身是否夠獨特,技術商品化的門檻,設計與技術研發整合所需資源;
  • 生產製造(Manufacture):製造能力評估,合適的供應商,產品成本預估,生產與品質的穩定性;
  • 生活趨勢(Trend):造型顏色材質設計主流,人類生活形態,社會關注議題,全球政經與環境趨勢;
  • 願景價值(Vision):經營目標與事業願景,企業核心理念與價值,企業年度營運目標;
  • 市場用戶(Marketing):目標族群痛點與問題,量化驗證受眾規模,質性驗證解決方案;
  • 銷售推廣(Sales):價格與市場競爭力分析與建議,市場需求與預測,地區代理經銷商客戶反饋;

許多企業都有源源不絕的設計靈感與突發奇想的創意,有許多新產品服務的想法,例如:發現可應用的新材料技術、認識新的供應商,想法意見和來自四面八方需求的太多,但往往忽略企業的資源有限,時間與金錢乃為影響創新最主要的二項資源,必須謹慎分配,應該要有效率的篩選與聚焦。透過設計管理評量機制可以在有限資源條件下,依評價來執行構想,在創意與產品構想商品化同時,同步考量生產製造成熟度與上市的接受度。

亦可依照公司對產品的策略定位定義產品類型,如下圖中所示,例如依外型、製程、設計、技術創新度等描繪出 A, B, C, D 型專案,依六大評估指標在各項目上給分,畫出對應的評分雷達圖以示意不同產品類型所具有的指標特色。可依照公司所屬產業與發展屬型,依六大評估指標看出公司在產品佈局上的重點,以及是否達到專案開案門檻。

Managing Design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Part2 Img 2
Managing Design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Part2 Img 3

對企業而言,有了許多源源不斷的設計構想來源,要能讓點子有用、能執行才能稱得是創新。依六大評估指標和依經營策略所訂定的產品類型,能讓設計與管理取得平衡,讓創意旅程反映在真正的創新產品或服務。根據麥肯錫的調查指出,超過一半以上的企業沒有為設計產出訂定評估指標,或為設計團隊設定具體目標,而財務績效表現頂尖的企業,通常大膽創新、重視設計,經營團隊能將設計創意和商業評量充分整合形成企業遠景。

讓設計創新更有價值

台灣的設計產業面對「商業管理」議題,普遍侷限在流程管理及專案管理,缺乏整體與全面的商業策略和經營管理知識。台灣大部份的設計學院沒有開設商業管理相關課程,設計學院和商管學院的交流互動或合作不多。台灣應該在設計產業和設計教育裡,協助設計師商業思維的訓練,以利極大化其設計創新之商業價值。以筆著曾帶過的設計團隊和業界觀察,建議設計師應學習行銷、財務、溝通方面的知識技能;行銷有助於產品上市,財務可以建立正確獲利觀念,更有助股權與合夥之權利義務討論;更值得學習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具有設計才能又能跨部門溝通的「T 型特質」設計師,在職場與工作上通常最具有實質影響力。

面對美中科技戰與全球經濟新局勢,台灣企業除了重新審視全球供應鏈佈局,積極進行區域經濟合作,最重要的還是必需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在面對國際大廠擁有豐厚的人才與資金等資源,台灣的設計創新力量仍未發揮,還有許多創造價值的成長空間。

注重前端需求 打造用戶與服務體驗(UX & Service Experience)

台灣的企業在設計開發過程時,常忽視前端需求探索,歐美企業視前端用戶需求為非常關鍵的領域,投入許多研究,討論也很徹底。前端用戶需求探索是創意產生的重要源頭,也是產品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應該顛覆傳統以產品為導向的線性開發流程,在初期概念階段形成時,透過使用者需求研究、廣泛的生活形態、市場與技術情報的搜尋,提出創新的概念,並明確定義其商業策略,並經常預測生活與趨勢發展下未來的需求。經過探索後的需求要能透過設計創新的力量擴及組織系統,並同時開始設計其商業模式、品牌行銷與市場通路等商業策略。此外,成功的產品要能吸引消費者,不只是設計開發具有特色的產品,更包含創造美好的服務體驗。台灣許多企業普遍把資源投注在「認為」會大受歡迎的單一技術領域,或只專注在產品的開發設計,如此便無法帶給顧客完整的商品體驗,以及創造高價值的消費旅程。由於硬體、軟體、服務的界線愈加模糊,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帶來更強有力的情報與洞察來源,近幾年運算設計(Computational Design)更是強調運用數位技術與工具來幫助設計解決問題,亦可透過社群媒體、智慧裝置等多重管道快速接近目標客群,在早期階段將用戶體驗與服務納入商業決策的核心。

由 Apple 引領的產業革命啟發了用戶體驗與服務設計,成為品牌成功的重要關鍵。許多全球連鎖飯店業者,在旅客退房時會送上當地城市象徵物做為擺設紀念,並且定期更新各地旅遊訊息,旅客可以回憶旅遊經驗,也增加入住其他城市與收集系列紀念品的動機,飯店為旅客打造長久甚至終生的服務體驗。以 Gogoro 為例,Gogoro 將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設計思維套用到長年來未有創新突破的機車產業,流線的造型、DIY 客製選擇以及大膽的色彩計畫都只是產品吸引消費者目光的第一步,Gogoro 以電動機車的角度出發,藉由「換電」系統、電池綁約、訂閱制到維修服務,形成 Gogoro 電動機車生態系,提供完整的騎乘服務體驗。透過訂閱制的換電模式突破消費者以往的加油習慣,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不斷蒐集用戶使用習慣,累積用戶大數據。

創意場域 開放分享激盪創新(Creativity Corner)

在創意產生之前,時常需要透過各種方法來整理歸納使用者資訊以及合成團體的洞見與想法,在流程設計和氣氛營造上可以朝建構輕鬆、開放的方向前進,甚至是在遊戲中去不斷地嘗試,可以有更大的機會激盪出創意。創意角落的動機是打破部門隔閡,地點可從會議室移往情境式場域如咖啡交誼廳或戶外等開放舒坦的空間,讓團隊成員可以從使用者的角度,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充分進行理念交流,利用場域進行各種情境式分享。在創意角落的活動中,建議組織高層或威權領導者盡量不出席參與,有時領導人保持沈默也是讓團體變聰明的方法之一(Runstein & Hastie, 2015),如此才能讓更多創意有機會浮現。參與創意角落的人員才會比在會議室中更願意表達個人的意見,提高全員參與感,進一步形成對產品與企業價值的共識與高度認同感。哈佛商學院教授泰瑞莎・艾默伯(Teresa M. Amabile)提出了專業、創意思考技巧以及動機等創意三要素,其中由內在的熱情所引導出的解決方案,比藉由外在的獎勵,而提出的方案更具創意,對照創意角落也是希望能激發組織成員的創意動機。

企業可以打造「共享空間」形成創意角落,運用開放式共創空間,提供內部成員與其他部門或外部團隊互相學習的分享平台,激發出新的創意火花。Google 為了推動科技創業,在全球七個城市開設了共享空間 Google Campus,提供場域讓創業團隊進駐、互動與交流。Spotify 以能吸引頂尖設計師加入聞名,主要歸因於工作環境自由開放、多元有趣,並且強調個人自主且能相互連接的企業文化。正美集團提供共享空間 Cymking Space 激盪內部創新火花,亦對外開放給不同產業與創意人社群,透過互動講座與活動交流分享,讓共享空間不僅是活動場域、人際互動場域,更是連結企業內外激發創意與創造力能量的基地。

精實創業 快速驗證反饋修正(Lean Start-up)

「精實創業」的概念在全球已蔚為風潮,不僅為新創公司提供新方法,許多大型企業也紛紛採行此一方法用來設計並驗證最精簡的產品創新想法,希望透過「快速失敗、持續學習」,早期得到市場與客戶的反饋,同時也能改善企業內部創新流程,發掘新的商業模式。精實創業的新產品開發方法強調敏捷與速度,讓團隊能很快提出「最精簡可行產品」在顧客面前展示,縮短開發週期與降低開發成本,能使企業透過原型產品與反覆學習制定更好的決策,如此一來,亦可立即獲得消費者的回饋意見修正假設,然後重覆整個循環,反覆進行小幅調整,或是進行「轉向」,大幅修正那些不受青睞的想法,減少不必要的時間與資源浪費。麥肯錫的研究顯示,在設計與商業表現頂尖的企業,會有在設計發展前期分享原型機種的文化,管理階層也不鼓勵設計師在早期階段花費大量時間追求原型機種的完美。

Dyson 創辦人 James Dyson 為解決吸塵器不斷更換集塵袋與塵垢堵塞造成吸力減弱的問題,從「空氣」專業技術的根本出發,透過不斷的原型製作與測試,在 5,127 個失敗的原型機後,終於研發出第一款明星產品「無集塵袋吸塵器」。Dyson 許多極具革命性的產品,都是透過不斷的探索需求尋找應用場景,反覆測試驗證、不斷改良產品,進而創造出無扇葉風扇、氣流倍增快速乾烘手機、智慧溫控吹風機等改變生活的革命性家電。正美集團子公司拓金造物打造功效媲美導入儀的微電流面膜品牌 Akimia,由於市場從未有類似微電流印刷技術的產品,必需原創從零拼湊,應用精實開發方式初期先在面膜材料、包裝形式,快速驗證、改版、進化並反饋給供應商與相關參與者,後來再深入於功效面,透過調整精華液配方迎合消費者偏好。精實創業是運用一連串的實驗,將設計創新視為可以學習與複製的科學過程,說明成功並非是奇蹟與運氣。

群募平台 溝通測試募集創意(Crowdfunding)

台灣具技術與製造實力的企業,可考慮透過線上募資平台與早期採用客群溝通設計理念,承諾實現計畫的回饋機制。藉由這樣的平台溝通,可以測試市場需求,得到用戶最直接的反饋,進而調整產品開發方向。此外,藉由社群平台互動與廣告投放,了解潛在用戶行為,建立數據資料庫,有助後續產品與市場分析。

春池玻璃於2018年透過「W 春池計畫」結合玻璃工藝、設計與環保議題,在嘖嘖平台上進行群眾募資,以專業回收玻璃與循環再生的角度出發,利用廢棄玻璃,再造出創新且符合生活需求的玻璃用品。「W 春池計劃」是傳統產業在轉型過程中運用募資平台的重要案例,透過群眾募資平台,除了重新塑造玻璃回收的專業與企業的永續責任,翻轉一般大眾對於回收玻璃「酒矸倘賣無」的刻板印象。透過大眾語言的群眾募資平台發聲,春池順利將超過 50 年專業回收玻璃的企業價值與能見度提升,並以傳承玻璃工藝、創造循環經濟於 2019 年獲得「總統創新獎」。

結語

設計力已超越一張海報或一台烤麵包機的設計,設計力應擴及組織系統、服務創新、商業模式才能確保企業永續與競爭力,打造高度的企業與社會影響力。本文以設計力為核心觀點,提出提升設計商業策略與管理配套機制,相信唯有減少設計到商業斷鏈的過程,才能降低創意資源的浪費,提高創新的成功機率,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與更深遠的創新經濟效果。希望企業能一起思考設計創新如何結合產業能量,期期待設計力創新驅動台灣產業轉型改造企業,全面提升台灣企業競爭力,讓台灣的創新在國際上更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