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設計力 讓創新更有價值 (上)

梅國卿 博士 正美集團策略長/信美創研董事長
2024 年 1 月 20 日
Managing Design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Part1

現象

近幾年台灣每年國際設計獎的得獎數目以及申請專利與國際發明獎的數量都居全球前芧,但從商業價值來看實際轉化成商品的比例相當低,大量的設計創意被浪費掉,設計從創新到商業化有很嚴重的斷鏈問題。當前台灣產業正面臨結構失衡、企業老化、轉型無力與傳承接班的挑戰,企業應重新思考將有限資源再分配,投資在設計創新上,展現變革與轉型升級的企圖心。

問題

探究當前台灣設計創新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產業不重視設計,設計無法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其實台灣並非創新不強,確是敗在設計力、創造力的策略思考,多數企業仍把設計力當作下位;以及設計缺乏商業策略的思維與機制。在面對國際大廠擁有豐厚的人才與資金資源,台灣的設計創新力量仍未發揮,還有許多發揮空間。

解決方案

設計不僅是美感也是思維與技能,是結合創意的關鍵思考能力。說明設計力的意涵與價值,設計力指標,強調設計導向的企業同時擁有較佳的財務績效,好設計就是好生意!設計力仍是台灣領先的優勢,企業應將設計提升到戰略層次。提出設計創意的商業評量指標,提高成功率與創造價值,以及幾個讓設計創新更有價值的管理建議與作法:用戶與服務體驗、創新場域、精實創業、募資平台,輔以國內外案例說明。期待設計力創新驅動台灣產業轉型改造企業,全面提升台灣企業競爭力!

前言

2019 年台灣在新一代設計展有 3,848 件作品展出,2020 年更超過 4,000 件,還有 IF, Red Dot 紅點,GDA 等國際設計大獎,每年台灣得獎的數目都位居全球前茅,表現相亮眼。近年來台灣每年獲得的國際發明獎至少有 500 件以上,每年申請專利的數量平均在 7 萬件以上,以國家人均專利件數計算,台灣排名高居全球第一,但能將發明作品與專利商品化者,總是寥寥無幾,遠低於歐美平均值。從商業價值來看實際轉化成商品的比例低於 0.5%,換句話說,有大量的設計創意被浪費掉,從設計創新到創造商業價值有很嚴重的斷鏈問題。

台灣資訊電子業長期領先全球,但多以代工為主,企業習慣將資源投資在設備廠房這些傳統看得見的有形資產,對於投資在設計創新上的比重非常低,造成系統性僵固。產業結構失衡、企業老化與轉型無力也是當前台灣產業碰到的主要挑戰,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之調查統計(2018)顯示,國內中小企業平均每四家就有一家面臨成熟發展問題,相關報導也指出,台灣一半以上的家族企業正面臨傳承接班議題,企業應該重新思考將有限資源再分配,投資在創新上,展現變革與轉型升級的企圖心。

主要困境

探究當前台灣設計創新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產業不重視設計,缺乏創新創意;設計無法創造更大的價值,缺乏商業策略與管理思維。其實台灣並非創新不強,確是敗在設計力、創造力的策略思考,多數企業仍把設計當作下位,或只是在視覺或外觀優化的調整。以賈伯斯改變蘋果電腦、改變生活與重新定義通訊意義為案例,蘋果電腦透過設計力打造產品風格,帶動科技美學生活,建立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粉絲經濟,讓我們充份理解「設計創新對於一個企業是上位的策略投資觀念」。

產業應提升設計的戰略性地位

設計的重要性已從過去聚焦在產品本身的機能、外型、色彩、包裝等表現技法的戰術性地位,提升至聚焦在用戶體驗、商業模式、服務創新、品牌溝通等商業策略的戰略性地位。設計可以運用在各種產品、服務與流程,洞察客戶需求,探索發掘尚未被滿足的用戶體驗以創新市場商機。

Managing Design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Part1 Img 1

設計亟需商業策略與管理思維

台灣的設計產業面對「商業管理」議題,普遍侷限在流程管理及專案管理,缺乏整體與全面的商業策略和經營管理知識。台灣大部份的設計學院沒有開設商業管理相關課程,設計學院和商管學院的交流互動或合作不多。台灣應該在設計產業和設計教育裡,協助設計師商業思維的訓練,以利極大化其設計創新之商業價值。以筆著曾帶過的設計團隊和業界觀察,建議設計師應學習行銷、財務、溝通方面的知識技能;行銷有助於產品上市,財務可以建立正確獲利觀念,更有助股權與合夥之權利義務討論;更值得學習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具有設計才能又能跨部門溝通的「T 型特質」設計師,在職場與工作上通常最具有實質影響力。

面對美中科技戰與全球經濟新局勢,台灣企業除了重新審視全球供應鏈佈局,積極進行區域經濟合作,最重要的還是必需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在面對國際大廠擁有豐厚的人才與資金等資源,台灣的設計創新力量仍未發揮,還有許多創造價值的成長空間。

設計力的意涵與價值

設計力的意涵

設計不僅是美感(Feeling or Aesthetics),也是思維與技能,是結合創意的關鍵思考能力。英國設計委員會定位設計的價值首先要能解決問題,能視覺化與概念化抽象問題;接著要以人為本,擁有熱情與好奇心,提出對人類與地球有益的解決方案;最後要有具備完成任務、達成目標的實用技能。設計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被重視,當時希望運用設計改善產品問題,使戰後經濟得以快速復甦,經過多年的演變,設計已提升為能夠處理商業創新、場域與公共服務等重要領域所需的知識技能。設計已在全球經濟扮演重要的角色,設計與創新緊密連結,能運用設計在工作上的人比較能夠創新,能創意思考解決問題。設計還應做為改變的力量,協助我們處理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挑戰,特別是因應新冠疫情 Covid-19 衝擊,我們應該運用設計力打造更健康、更永續與更繁榮的社會。

麥肯錫的設計力指標 (Mckinsey Design Index, MDI)認為,企業應在以下領域採取積極作為,才能成為設計與財務表現卓越的頂尖企業:

1. 分析領導

企業應該用財務指標的嚴謹態度與分析工具衡量設計績效。

2. 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為首要的核心企業文化,要打破內部在實體產品、數位與服務等領域的高牆。

3. 跨部門能力

每位企業成員以用戶為中心,培育優秀設計師,並鼓勵跨部門與團隊合作。

4. 持續迭代

反覆傾聽最終用戶、測試與快速迭代,從早期創意到上市後持續用戶洞察降低。
前羅德鳥設計學院院長、知名日裔美籍設計師前田約翰(John Maeda)提出 L.E.A.D 設計力指標:

L(Light輕巧)- 提供輕巧快速敏捷為價值主張

E(Ethical理念)能透過產品傳遞人企業價值理念

A(Accessible易用),提供令人驚喜易於使用的解決方案

D(Data數據),透過數據滿足個人化需求

經由 L.E.A.D 分析全球 5,000 家科公司,Amazon 的服務最輕巧敏捷,Apple 在理念、方便易用取得第一,Google 在數據的表現最能滿足使用者。Automattic 推出全球最受歡迎網站內容管理系統 WordPress,將設計的層次從客戶需要、重視設計是門生意的設計文化,提升到重視內部設計才能,培養設計領導者,最後內部應有數據敏銳的設計系統,以專案或產品管理設計服務整個內部組織(Design Operation)。

好設計就是好生意

曾經只用在產品開發上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如今已成為策略、創新、組織文化的核心,設計思考開始翻轉各種產業,以設計力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已逐漸成為世界潮流,從美國 Apple、英國 Dyson、日本 Tsutaya 蔦屋書店,甚至韓國的 Samsung,都展開以設計為特點的經營策略,以拓展全球市場。麥肯錫針對全球 300 家上市企業研究發現,設計導向的企業同時擁有較佳的財務績效,在營收與股東報酬率上超越其他企業一倍以上!有趣的是,此一現象在醫療科技、消費產品與銀行業都可明顯看見。

對企業而言,設計攸關企業成長與長期績效,是經營團隊應該關注企業的優先任務。前田約翰一直致力推進設計在科技的論述,以及設計在商業中扮演的角色。在其年度關鍵報告 Design in Tech 中不斷強調設計、科技、商業的高度關聯,提醒企業應將三者緊密結合建構企業重要的生態系。

設計力對台灣企業的重要性

其實台灣廠商的技術能力一向不弱,普遍缺乏設計的戰略思維,設計力仍是目前台灣領先的優勢之一,透過設計可以引領產業級別創新,對企業而言,將設計提升到戰略層次可以達成以下目的:

1. 趨勢洞察

藉由設計的敏銳度關注全球社會、經濟、政治等議題,歸納分析產業未來動態(2B)與生活流行趨勢(2C),運用想像力與創意,提供企業思考未來布局的新觀點與思維。

2. 可製造性

在產品開發初期,運用設計思維找出生產製造流程中可能的瓶頸點,整合與生產相關的專業機能意見,改變產品設計,以達成改善產品成本結構,提高品質與產出效能,以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

3. 創新應用

善用公司內部研發能量,挖掘未被滿足的潛在應用需求,為技術與產品提供各種創新應用解決方案,進而整合服務、專業轉換為高附加價值的商業模式。

4. 用戶體驗

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的的設計思維,藉由了解用戶與消費者旅程,思考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強化商品核心價值與意義,為用戶勾勒未來的使用樣貌與生活情境等。

5. 思維改變

將設計思考導入企業各機能與營運流程,提供內部成員與其他部門或外部專業團隊接觸與互相學習的機制或平台,並透過分享協作機制擴大創意來源。互相傳遞,看見問題核心的全貌。

Managing Design Capability Enhances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Part1 Img 2